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第一大樓 - 大殿

大殿

位於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第一大樓六樓的大殿,外觀簡潔、開闊,質樸而內斂,呈顯出沉穩且宏闊的特質,是法鼓山的地標建築及精神中心。殿堂內空間挑高寬朗,供奉著銅鑄三寶佛,佛面圓滿、慈祥,為禮佛者提供了一份安定力量。

大殿是全山修行、弘化的主要場域,除僧眾朝暮集中修持,也經常舉辦各項大型法會、禪修、教育文化等多元弘法活動,接引大眾體驗漢傳禪佛法的清涼與安定,照見自己的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

大殿正門上方掛有「本來面目」匾,由聖嚴法師親自所題。

什麼是「本來面目」?「本來面目」釋意:禪宗所講的本來面目,是說明在沒有生與死之前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已經進入了生、死,這是一種現象,是身體的現象、心理的現象、環境的現象,這些現象加起來,就是生與死。離開了這些生死現象,既不生也不死,既無生也無滅的本來面目,是人人本具的,那究竟是什麼呢?那是不可思議的真如佛性。隨時能放捨諸相,隨時就能見到本來面目,只要有一個念頭沒有辦法離開現象,便是著相;只要執著於任何一相,那就跟本來面目不相應了,自然也就見不到本來面目了。因此,本來面目是指「放下了自我中心的執著,心無所住、念無所繫,放捨諸相之後的大解脫、大涅槃。當你對於一切現象的執著心統統放下時,這是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來思索的如實境,所以禪宗稱之為不立文字,也稱為不可思議的悟境了。」(參考《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三寶佛

大殿供奉有三寶佛:釋迦牟尼佛(中尊)、西方阿彌陀佛(左尊)、東方藥師佛(右尊)。釋迦牟尼佛右手結「說法印」,左手持定印;藥師佛右手持「與願印」,左手維持定印;阿彌陀佛雙手結「法界定印」,不同手印代表佛的悲願和德行。

殿中的三寶佛採中國隋唐石窟的造像藝術,巧妙運用現代手法,融合臺灣本土特色;其線條流暢,佛面圓滿,面容慈祥,尤其是寬廣的雙肩和結實的胸膛、穩重的結跏趺坐,無論在面貌或姿態上,在在都展現了恢弘、莊嚴的氣勢。三寶佛材質採用青銅,一者可避免金山地區天候潮濕的影響,再者具有古樸氣息,與法鼓山的建築特色相互輝映。而佛座下的須彌座,在聖嚴法師父的指示下,是由直線構成的方形寶座,造型簡單,襯托出大佛後方舟形光背的穩重大氣,同時蘊涵著一股震撼力量。

在三尊佛像的佛身中,則裝藏有由知名書法家及信眾發心手鈔的七十七卷大乘經典及象徵性七寶,寓意有佛寶、法寶,以及賡續佛法慧命的使命。

地宮

在法鼓山大殿三寶佛佛像正下方,安置了臺灣第一座地宮──法鼓山地宮,於1996年舉行奠基大典及地宮安寶儀式時設立。此座地宮的興建以歷史傳承做為建造的出發點,並註明公元3000年後才能開啓,為臺灣佛教文化傳承寫下歷史的新頁。地宮保存了近三百年來的臺灣佛教文化史料及文物,代表著延續當代佛教歷史文化,以及正信佛法的傳承,讓後代子孫得以藉此一探佛教文明和文化發展的軌跡。

保護箱函

地宮中存放文物的層層箱函共有五層,包括:花崗岩石函、鈦金屬箱、方型陶罐、壓克力箱、金屬真空包裝袋。其中,最外一層的花崗岩石函是由花崗岩一體雕鑿而成。石函本體由名雕刻家王秀杞監造,分別於四面雕刻有佛陀初轉法輪圖、佛陀涅槃圖、〈四眾佛子共勉語〉、〈法鼓頌〉,並搭配法鼓山山徽、法鼓山寶賬等文字,堅固莊嚴之外,更是一件難得的藝術品,讓後人能從箱函外觀上,認識佛教的初貌與精神。

箱函正面南無釋迦牟尼佛旁,刻有「公元一九九六年十月六日封,公元三○○○年後方可開啟」字句,除了強調對地宮寶物封箱的謹慎與重要,一千年後當未來的人類開啟寶箱,地宮寶藏將對他們具有啟發作用,也為佛教思想永續存留一線法脈。

典藏五大主題文物

地宮中的典藏品概分為佛教藝術品、信仰文物與法器、供具與供品、繪本與書冊及衣物用品五大類,共計156個項目,三百多件。

「信仰文物與法器」類別典藏的文物,有來自印度恆河的「沙礫」、佛陀悟道時菩提樹上的「菩提葉」,從尼泊爾斯旺洋布古佛塔請回的七顆珍貴佛舍利,以及東初老和尚的舍利子等具有深度歷史刻痕的佛教文物,代表佛弟子對法脈淵源的無限感恩與追思,也能讓後人明白佛教臺灣的源頭與弘傳。

佛教藝術品

地宮中典藏的佛教藝術品,多為現代藝術家的創作,期望留給後代領會二十世紀佛教藝術的精湛與豐富。例如:知名雕塑家楊英風、朱銘、林聰惠等人所創作的佛像,以及王俠軍雕刻的釋迦牟尼佛琉璃像、法鼓山琉璃山徽、謝毓文的太子像等。其中釋迦牟尼佛琉璃雕像,是為了籌募奠基大典和地宮建設而鑄造,見證四眾弟子多年來建設法鼓山的悲願與努力。

供具與供品

在供具與供品的類別中,呈現出當代佛教生活,例如香爐、佛燈、燭臺等,並且更進一步跨越佛教領域,典藏二十世紀末當代臺灣通用的紙幣錢鈔。更獨特的是保存了五榖瓜果等植物種子,相信後人必定能設法培育,從而得知現在臺灣的自然環境。這些日常用具、文物,經歲月的淬煉,相信能在一千年後彰顯臺灣當代文化的發展。

衣物用品

在衣物用品類,有佛教僧侶的七衣、長衫、以及法鼓山義工外套服、義工背心服等衣物,更有全套環保餐具,希望後人了解當代佛教徒的日常生活現況,以及法鼓山提倡的生活環保。

繪本與書冊

在繪本與書冊的類別中,典藏了當代多位書法名家的作品,例如書法家杜忠誥、周澄等人發心書寫的《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心經》等佛經;也包括《台灣的佛教與佛寺》、《世界佛學名注譯叢書目.索引》、《法鼓全集總目錄》、《台灣佛教名僧錄》、《台灣佛教名居士錄》等書籍,透過目錄書的記載,讓後人可以清楚知道佛學義理流傳的源流經過;而歷史、人物的傳記,則能確切掌握佛教發展至今的點點滴滴。

TOP